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549章 传言难信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549章 传言难信 (第2/5页)

的速度,一天下来,在大量马匹掉队的情况下,部分马匹也能跑到一百多公里。

    在《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》一书中,记载了解放军四百人左右的骑兵奔袭两百公里,花费了四天时间,最终只有四十名骑兵抵达,且保持了较好的状态,剩余的骑兵全部掉队,由此可见,在纪律性和组织性远超旧时的近代军队身上,骑兵奔袭作战尚且如此困难,损耗率接近百分之九十。

    所以在古代,运用这种轻装简行的追击战术,对于骑士和马匹的损耗,只会更加的惊人,也就需要古代将领慎重考虑。且早在春秋战国成书的《孙子兵法》就强调:“倍道兼行,百里而争利,则擒三将军,劲者先,疲者后,其法十一而至”。

    倍道,也就是用加倍的速度行进、兼程赶路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每天一百里的强行军,只有体力好的士卒可以跟上,体力差的只能落在后面,高强度的急行军只会导致大量的士卒掉队。在种种制约下,古代军队的“常行军”不过三十里到四十里左右,而一日行军一百多里,几乎是丢弃物资、轻装简行之后所能达到的行军速度极限。

    赵昺也明白换在当下,如果敢于面对大量骑兵掉队、到达的骑兵马匹无力冲刺、事后大量马匹残废报销,无法再充当战马等种种损耗情况,宋军的轻骑兵是同样可以做到以如此速度的急行奔袭,只不过付出的相应代价也颇为惨烈。

    而在骑兵作战运用中,马匹的耐力十分有限,依仗的是马匹奔跑时的冲击性,人马俱疲的情况下,能否继续作战,这都是难以解决的矛盾,因此当付出的代价和不可预知的战果难以判定时,即便是盖世名将不敢轻易使用,更多的是在赌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