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250章 不免失望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50章 不免失望 (第4/5页)

母猪泉诸多泉水之后,流入微山湖。这条河全长十六里,河面最宽十丈,当时称为“运铁河”,因而乘船十分便利。

    赵昺从史书上便知自汉代以来,利国就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、冶炼的重要之地。白家桥两端,运铁河两岸,曾经密布着冶铁坊,烟火林立,喧闹非常。宋代改为利国监后,更是依托资源优势,形成了完备的集开采和冶炼、制造的完备体系。

    到了地方后,赵昺已经知道由于黄河水经徐州夺泗入淮出海,之后又数度溃决泛滥,导致大量泥沙淤积河床,阻断泅水入淮通道,洪水滞潴成微山湖泊,淹没利国的多数矿坑,导致徐州采冶业开始由盛转衰。可眼前的情形还是让他十分震惊和失望,蒙元进占徐州后也想恢复,并对临近湖滨的矿点进行开采,可皆因无法排除坑内涌水,导致规模大大缩小。

    赵昺尽管失望,还是对现有的冶炼厂进行考察。这里因为战事已经停产,他只能寻来些工匠询问,对冶炼工艺进行了解。发现这里采用的工艺还是十分原始的,基本还在沿袭汉代的方式,但也已经有所改进。就现场看,冶炼已经采用高炉炼铁,炼炉体型是立式方形,炉身底部宽一丈三尺,长约一丈五尺,炉壁厚三尺左右,炉高在七尺以上。

    内腔作椭圆形,炉门设在炉身的正面,筑炉时将耐火粘土掺食盐与石英砂磨碎、混匀,逐层堆砌捣紧,阴干即成。每座炼铁炉装入铁矿石两千斤,燃料用硬木柴或木炭,用特制的皮囊鼓风熔炼。铁矿石熔化之后被碳质还原剂还原生铁铁水,铁水由炼铁炉腰孔中流出。每一个时辰能炼出一炉生铁,得铁七百斤左右。高炉可以循环使用,铁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