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036章 随波逐流 (第3/4页)
可我们的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的,普遍规律到了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往往就成了特例。这就像古人所云:江南为橘,江北为枳。 中国人有非常严重的土地情节,这是因为自古中国是个农耕社会,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的洗礼,表面上看在跟着世界前进,其实骨子里还没完全摆脱原来农耕社会的很多固有观念。 房子,这是每个中国人都特别看重的一项生活必需品,不管有没有经济实力,大多数人哪怕砸锅卖铁也得拥有自己的房子,否则就特别的不踏实。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,手头有点钱了,大家琢磨的不是如何旅游、如何购物、如何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。绝大部分家庭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买房!集全家一代人、二代人之力,拼了命也要买房! 可是又有几家人能全款买房呢?没钱怎么办呢?这时候银行来了,给贷款啊!于是房子买了,钱没了,还欠银行一屁股债。全家老小要至少得还上十年八年的,还有钱消费吗?别说提高消费了,还得缩衣节食呢。 在投资领域里也一样,这种情况下银行把钱贷给谁回报率最高、最快呢?显然不是工厂企业,那些单位想盈利得苦干好几年,盈利之后也没啥大便宜可占。远不如贷给房地产公司,它们的楼还没盖完呢就卖光了,一年一个轮回都算慢的。 这下可麻烦了,消费没拉动起来,房价倒是拉起来了。房价越高、买房和卖房的人就越着急,一边是拼了命的买,一边是拼了命的盖。 可房子这个玩意是产生不了利润的,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有损耗。老百姓手里的钱,加上未来十年的钱全都买了房子,他们还会有钱去消费吗? 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是需要投入,但必须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,太快了就会占用其它产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