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百三十五章 没谁不想去 (第5/7页)
记忆中40年后共和国都不差的情景,要不是深知共和国终将会变成这等模样,他知道以自己的性子来说,是坚持不下去的。 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生活,郑建国更凭借着学习上的进步,分析出了他记忆中共和国之所以会发展成40年后的模样,便是依靠着以自己为代表整个六零后的付出,甚至是牺牲换来的! 上辈子里,郑建国看过关于八零后是最苦的一代人,他当时就感觉那个蛋扯的太大了,与六零后的成长相比,七零后八零后最起码没饿过肚子,而他到现在都还记得麦糠窝窝也不够吃的生活。 就这还是生活上的痛苦记忆,在于学习上七零后八零后最起码能学点真正的知识,更不用面对六零后所经历过的家庭成分,众人推荐上大学的难言经历,只需要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去学习,用天赋和刻苦敲开大学的大门,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。 等到进入九十年代了,乡下的六零后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力军,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球修理工变成了灰头土脸的农民工,在建设起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时候,还为了避免弄脏公交地铁的座位选择席地而坐。 而城里的六零后在面对着人到中年的无奈时,随着我不下岗谁下岗的口号卖起了早点卖起了地摊,与以前正眼都不看的城管玩起了猫与老鼠的游戏,只是身份已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转变。 至于在硝烟飘荡的战场上,六零后更是在红旗的指引下,在隆隆的炮声中,毅然扛起了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给他们的责任,直至染红了那旗的颜色,或者回家为农。 只是到了这会儿,郑建国也没有去感叹国家为六零后做的太少,因为他已经不再是上辈子的那个小市民,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