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百九十六章 诺奖太高 (第2/7页)
过去了三年。. 不知是《细胞》名声不显,还是投递过来的科研人员没啥大佬,郑建国在这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,压根没找出任何有用的内容。 直到两个小时前睡醒了继续看,郑建国才找到了篇能唤起他记忆的文章,确切的说是文章里面的英文单词:embryonic。 翻译成中文的话,就是胚胎,再加上之后的单词是stemcell,那么全部翻译过来就是:胚胎干细胞,缩写为ES。 这是个令郑建国浮想联翩的词汇,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熟悉这玩意,浮想联翩的原因还在于上辈子里,这个词实在是太火了。 不过,他记忆中和胚胎干细胞同时出现的,还有诱导二字,全部放在一起就是:胚胎诱导干细胞。 如果这个词放在去年这个时候,也就是郑建国没搞出单蝌蚪注射技术,从而连带着搞出了试管猴的时候,他对这个词并不会有太深的体会。 然而现实是,郑建国基于克隆猴才筹备的云雾山灵长类研究中心都开建了,他这会儿就有了无与伦比的惊喜。 说起克隆技术,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的给它打上科幻标签,能设想的大多都是复制人军团,再了不起就是克隆个器官当做自己病变器官的备份。 且不论这项技术的诸多障碍,即便真成功的可以让人随心所欲克隆了,那么克隆出来的人和器官组织,也是需要时间去生长以及培养的。 而人本身需要器官移植的疾病就那几种,都到了需要器官移植的情形了,你有那个钱有那个技术也有人帮你克隆,你也没那个时间去等克隆器官和克隆人长大了! 就这还是抛开了伦理方面的认知和因素,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