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子的崛起_五百四十三、古科学精神(科普,本书核心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五百四十三、古科学精神(科普,本书核心观 (第2/4页)

朝、清朝的主流思想中,地方一有天灾人祸,百官就上表说是皇上的德行不够导致这些灾难,要皇帝好好修德行,天灾人祸自然消失。

    或者皇帝自己检讨,说是自己德行有亏,才会导致这些灾祸,实在愧对天下,大多数人都是信这些的,觉得有理。

    而这种思想,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———天人感应。

    董仲舒提这种思想,在当时有限制汉武帝野心和权势的现实意义,可在此之后一直如此,后人沿用至清朝末年,从未改变!

    有人说如果明朝没完,可能会进入近代化,现代化。

    其实理智的说,那基本是不可能的,因为明朝根本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。明朝举国上下信的也是天人感应,而不是荀子的“天行有常,人可制天命而用之。”这样具备科学精神的思想。

    所以,哪怕他们短时间内,偶然的在某一科技领域取得成就,也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科学精神的指导而走向歧途。

    所谓科学精神,往往比具体的科学发现和探索更加重要,有科学精神支撑的科学事业才是有源之水,有本之木,否则就是昙花一现。

    西方的近代科技崛起,离不开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精神支持从而衍生科学原则,像奥卡姆剃刀原理之类为基础科学垫基的理论,如此,才可能产生科学的丰硕果食。

    想到这点,李星洲其实心里非常遗憾。

    因为古中国可以作为科学精神支撑点的思想理论诞生如此之早,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。

    结果却是被人们遗忘,流逝在历史长河之中。

    荀子作为先秦儒家学说集合大成者,结合孔、孟之道,填缺补漏,加以发展的出最早科学思想“天行有常”,所以“人可制天命而用之”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