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子的崛起_八百五十四、两派一见+对夏战争往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八百五十四、两派一见+对夏战争往事 (第3/8页)

 第二次都是景国失利,直到第三次换帅之后才反败为胜? 逼迫夏国和谈。

    只是史官们的记录太夸张,让他有些懵逼。

    第一次大战景军战死三千六百二十人? 斩首来不及统算,因为是溃退。

    第三次大战景军坚守反击? 斩首一万三千九百零四? 是大胜。

    这两次都比较正常? 第一次是景军突围,总兵力只有一万五千多人,战死接近四千人已经是非常大的损失。

    第三次大胜是因为主帅临时换成冢道虞,而夏国更是举国之兵,集结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,不过主帅冢道虞判断只有十万出头。

    这一仗先固守,随后伺机出击,是大胜,此胜吓得夏国自那之后不敢和景国动武,杀敌一万四左右也算合理。

    可第二战记载比较夸张,居然说景军阵亡二十万!这可把李星洲整懵了,首先,第二次大战景军就没出兵二十万。

    虽然信息庞杂,但他细心的整合当时的调令还有军报之后推算出来,第二次大战景军出兵应该是在三万到五万之间。

    打辽国可能出兵二十万,因为主要打幽州方向,行进大路一马平川,大军调度很方便。

    打夏国是绝不可能二十万大军的,后勤搞不起了不说,熟悉那一带地形都知道,景国和夏国边界地区多山,大军行进依赖河谷,很多地方只能一字长蛇通过,根本展不开这么多人,人太多完全没用。

    再者,这个阵亡二十万显然缺乏军事常识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冷兵器时代,战斗九成九都是击溃战,要极大规模的杀伤十分少见,除非对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