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五十八章 清丈田亩的成绩 (第4/5页)
是充裕者。” 按照朱翊钧确定的政事堂制度,凡被下诏旨入政事堂参议大政的大臣,皆被称作参政大臣,而可入政事堂参议大政。 基本上都是内阁阁臣、六部尚书和枢密院、都察院堂官有此资格,同时又此资格者,基本上都会加三孤或三公官衔。 而张学颜也属于参政大臣之一,且也在政事堂总结清丈田亩成绩与决议新增兵额的这一天,而先向朱翊钧汇报起了关于清丈田亩的成绩。 朱翊钧也认真地听完了张学颜的汇报。 他记得历史上大明万历六年曾由户部尚书王国光会同内廷、工部等统计过,而当时岁入本色和折银是一千八百余万两。 ….现在多一些,自然是因为这一世的清丈更加彻底的缘故。 所谓本色和折银,就是银子加其他实物,因为为了便于统计,故会将各类小麦、谷物、丝绢等折银统计。 这里面自然会有水分。 基本上,文官们不会想让皇帝看到太好看的财政数字。 从公而言,是因为不想让皇帝有大肆耗费内帑与国帑的心思,尤其是国帑,为了让皇帝节俭,所以文官们都会在折银时,往低了折。 当然,从私而言,也是便于管钱粮的官员中饱私囊,比如明明所交棉布值一百两,折银折成八十两乃至五十两,这样就能让大量国帑变卖成为现银而落入自己腰包。 所以,统计的数字往往会比官吏们征收上来的真实值少。 但少多少,得看吏治情况了。 只能说,万历初年,可能文官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前者,而不想皇帝因为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