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991节 (第6/9页)
这个理由很是合理,虽然因为没有天人感应理论,吉兆和王朝的挂钩程度没有那么大,但吉兆毕竟是吉兆,武曌以此为缘由做些事情,实属正常。 深谙政治的人知道这只不过是武曌的幌子而已,改动年号,背后一定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。 在政治上,任何一点小事,最后都可能造成一个大事件,大多数有作为的君王,都喜欢从微小处,四两拨千斤,而后完成大事。 还没等朝野上对于此次武曌改动年号的行为有什么大的讨论时,一整套行政班子的改制都下来了,李治和武曌对于三省六部的改制是相当大的,其中最大的就是削弱尚书省的地位,加强中书省和门下的地位,经过李治这么多年的努力,现在主持政事堂会议的中书令,已经是事实上的第一宰相。 李治还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将三省长官渐渐撤掉,不常设,三省长官,尚书左右仆射,两个中书令,两个门下侍中,一共是六个人,最夸张的时候,只有一个中书令,一个侍中,其余的宰相,都是以本职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衔,而现在武曌决定彻底改变这种官制。 武曌坐在御座上,向着天下的臣民发出了自己的号施令,“诏:三省六部,国家根本,尚书令正二品,尚书仆射从二品,不妥,改中书令、侍中为从二品。” 武曌此言一出,下方的宰相等人顿时明白武曌这是要做什么,这一改,中书令和侍中就和尚书左右仆射是一样的级别了,同样也意味着,这六个正式的宰相,以后恐怕就不会常设了。 那同中书门下三品,以后就是正式的宰相! 不对,中书令和侍中都已经是从二品,这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职,也就相当于没有了,那当初的次级宰相,同中书门下平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