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39章 争斗的开始(加更求票) (第2/5页)
了努力几年,终于开花结果,都会如此。 六艺学堂进京,那可不简单是一所学校而已,而是代表着士林整个要发生改变。 赵祯已经亲口说了,要把六艺的教学视为标杆,再有以后科举要增加通识项目,虽然没有具体说是什么。但其中至少包括算学、弓马、天文、地里、农学、史学等等内容,凡是想参加科举的学子,都要先通过通识考试,才有继续科举的资格。 虽然此举也难以杜绝庸才腐儒,更没有改变以策论和诗词为主的考核内容,当至少在风雨不透的科举上面,撕开了一道口子。 要知道,大宋虽然录取人数很高,但每四年才能提供四五百个名额,相较于近亿人口,百分之三十的识字率,还是有太多的读书人,上进无门,怀才不遇。 这些年光是投奔六艺的老师就有五六十人。 他们很多人都才华不弱,只是不善于写太学体,又没有深厚背景,所以无福通过科举。 六艺进京,势必会吸引更多的落榜士子,加入其中。 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除了考试当官,别无去处。 如今呢,去算学院,进入金融行业,每年几千贯的酬劳,虽然不能封妻荫子,但是吃喝不愁没有问题。 要不就去商学院,百工院,去经商,发明创造,攒不下官职,总能攒下来股本吧!一样能留给后人,吃穿不尽。 一个六艺学堂,势必造福士人,功德无量! 而且只要六艺站稳了脚跟,要不了十年二十年,读书人的眼界和心胸必定更加宽广,涉猎也多了,路子也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