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51章 赵祯很支持 (第1/6页)
很多人有个误区,以为宋代的财政收入很高,税收制度很严密,商税也占了财政的大头儿,就认为宋代商人负担很重,或者说,该收上来的税都收上来了,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! 就拿眼下的大宋岁入来说,为了方便起见,按照每年一亿贯算,其中实际的货币税收只有四千万贯不到,这还是王宁安折腾了许久,增加的结果。 这四千万贯中,有1800万贯是盐税,700万贯是关税,只有1500万贯是各种商税,而其中开封和平县,两地又占了近1000万贯,分到其他地方的商税十分有限。 再仔细分解其中的细项,就会发现所谓的宋代商税,和后世常见的增值税、印花税、营业税等等,并不相同。 宋代税收当中,最主要的是专卖所得。 盐是其中的大头儿,另外铜、茶、酒、铁、糖,锡,马、牛等等,朝廷通过扑买的形式,将特许经营权交给某些大商人,这些商人向朝廷缴纳一笔钱,朝廷只负责维持市场秩序,商人自负盈亏。 宋代的商税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“过税”,一种是“住税”,所谓过税就是沿途路过某些关口,需要缴纳税金,不多,每千文交20文钱,住税则是贩运到了市场,进驻商铺,需要缴纳的税,有点类似营业税的性质,千文交纳30文。 合起来两项是百分之五,看起来并不高,可实际上cao作起来漏洞非常大。 比如过税,一路上不可能只是一个关卡,每过一个就要缴纳一次,至于住税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