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16章 一线生机 (第5/6页)
一转头,这帮文官开始主张对辽强硬,把王宁安又逼到了墙角上。 要说起来,人家出招的狠辣阴险,绝对在王宁安之上,而且他们不顾一切,连宋辽的大局都能牺牲,真是让人叹为观止,你们要是把这个决心用在对付辽国人身上,那该多好! 说他们内斗内行,外斗外行,一点也不冤枉。 此刻,说什么都没有用了,就要看赵祯如何决断。 其实赵祯也非常为难,从道理上讲,他当然倾向于王宁安这边,利用贸易武器,打败辽国,洗雪耻辱,重塑国威。 不用说别的,历代王朝,就数大宋的版图最袖珍,身为天子,能不难受吗? 老赵家的人,比起老刘家和老李家,都差了一大块儿,让后人怎么评说? 赵祯是一万个同意,无奈,他虽然是皇帝,却没法独断专行。宋辽议和,开通榷场,整军经武,这一切都是王宁安主导的,他的背后是重新集结的将门力量。 文和武,就好像两个争宠的妃子,原来武将地位高,几乎和皇帝分庭抗礼,俨然正宫皇后。 至于文官,则是才貌双全,能言善辩,会讨皇帝欢心,终于,皇帝吧根基深厚的皇后给废掉,扶植贫寒出身的妃子坐上了皇后宝座。原来的皇后就不断被欺负,连妃子的地位都没了,弄来弄去,只怕宫女都不如。 突然之间,落魄的皇后也重新获得宠幸,你说文官能不着急吗? 深知自己所作所为,文官对武将的防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,为此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