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86章 奋斗的平县 (第3/5页)
。要吸引南北的商人汇聚过来,还要把咱们的商品卖到各地,工商两条腿走路,才能走得稳,走得快!” 王宁安的话,等于是最后定了调子,赢得了学生们的赞同——好吧,程颢除外。 …… 古代的商业中心,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,各地的拳头产品,也是花了很长时间,逐渐摸索出来的,比如江南的丝绸,福建的茶叶,江西的瓷器,四川的蜀锦,滨州的铁器,保定的驴rou火烧…… 显然平县没有几百年的功夫,去一点点积淀,朝廷的赈灾粮已经减半,春耕的种子种了下去,等到秋收,朝廷就不会再管平县。 吕惠卿估算的不错,如果不能快点让工商兴旺起来,光凭着田地的收成,即便是丰收了,分到每个百姓头上,也就是二三百斤高粱米,脱壳之后,剩下一百多斤粮食,折算到每天,不过是三五两高粱米。 在瓜果蔬菜,rou类零食寥寥无几的情况下,这点粮食,仅仅够续命而已…… 百姓已经饿了两年多了,饥饿的滋味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梦靥,每一个百姓都不想再尝试了,他们必须学会转变,去适应新的生活,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。 不得不说,糟糕的环境造就了平县与众不同的基因,内外交困,迫使每个人都要绞尽脑汁,不能懈怠,不能故步自封,必须勇敢尝试新鲜的事物——商行、作坊、店铺、客栈、茶馆、酒楼、仓库……每天都有崭新的铺子开张。 码头新建起来造船厂,一下子就招收了一千多名船工,车马行也吸纳了两千多人,就连危险的捕鲸,也有无数人前来。随着救灾结束,捕到的鲸鱼不用换粮食救济灾民,除了缴纳十分之一的税,其余的都是收获,可以放心大胆开出高价,哪怕死伤了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