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511 抄截机会 (第2/5页)
有意识地放松了地面防守,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传球防守上。 但全场比赛亚利桑那红雀的最后两次防守,还有加时赛旧金山49人的第一次防守,两支球员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孤注一掷地全线上步施压,展开突袭冲传,试图以擒杀四分卫的方式来结束进攻的运转。 为什么? 一方面是因为双方都意识到了比赛状况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紧张,四分卫的关键程度也就进一步放大,只有在前线施加了足够的压力,才能够为二线制造防守的空间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双方都正在把比赛强度提升起来,毫无保留地全面施压,从开球之后的第一次碰撞——也就是两条锋线的对峙,就一鼓作气地把力量全部释放出来,没有什么侧重点可言了,从前线到二线都需要全面提升状态。 换而言之,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,于是,双方防守组战术都做出了临场调整。 无论是从临场解读比赛的角度来看,还是从开球之前的防守阅读来看,陆恪都能够找到印证自己想法的蛛丝马迹。 那么,进攻战术到底应该如何布置呢? 脑海里思绪快转,陆恪重新站直身体,修改了战术口号—— 安匡-博尔丁从左翼挪动到了右翼外侧,与洛根-纽曼平行站立;然后左翼就只剩下了迈克尔-克拉布特里和加雷特-塞勒克两名接球球员。 于是,多线路进攻阵型就转变成为传统的二乘以二进攻阵型,同时,马库斯-林奇则依旧站在陆恪的左手边,保持着手枪阵型的站位。 旧金山49人的整个进攻阵型框架都发生了直接变化,这也使得亚利桑那红雀的二线防守也不得不做出调整,一名安全卫就跟随着博尔丁的移动调整了站位,但防守前线依旧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