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77 (第2/4页)
眨地粘在舞姬身上。孩儿在肚子里踢我,我急着回去歇息,嘱咐他几句少喝酒,早早地离了席。 第二天梳洗的时候,宫女说:“昨天酒宴,娘娘离席后,陛下也离开了许久。最后,只有随侍的公公回来,说陛下乏了,让各自散了。”我听了,并没放在心上。 我生下曹淳的长子曹衷,坐月子的时候,听说一个姓殷的舞姬怀孕了。虽然心中略有不快,可只要曹淳喜欢,又能为皇家生育,我无意为难她。殷姬给曹淳生了次子曹亮,也得了名分,一路晋升,直至贵妃。虽然曹淳把和我的亲密分了一半出去,我并未介怀。夫妻是同盟,能恩爱当然好,没恩爱也不要紧。真正破坏我们关系的,不是殷贵妃,而是曹淳的背义忘恩。 衷儿出生后,父亲逐步隐退。政事上,曹淳开始大权独揽。这是好事。我和父亲,一在前朝,一在后宫,共同守护他二十年,总算扶他坐稳了皇位,有种大功告成的释然。我本坚信,就算年龄的差距让我和曹淳不能亲密始终,却可以相敬如宾,至少能够君臣相知,像父亲和曹淳的父皇那样。结果出乎意料。父亲当了近三十年的首辅,竟在朝会上被曹淳屡次当众驳斥,只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连过失都算不上。我有些不快,父亲却说,年轻天子要靠打压老臣立威,这是应有的事,无需在意。父亲趁机提出致仕。按惯例,皇帝必须挽留三次才能恩准,以示君臣和睦,依依不舍。就算皇帝并无不舍,也要给老臣留些面子,何况父亲是两朝首辅。曹淳竟无一次挽留,直接下旨令父亲离京,回乡养老。 父亲离京那天,相送的官员不多。我抱着衷儿送至城外。做官的人,最重世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