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心殿_分卷阅读122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122 (第2/4页)

来州刺史是谁保举的还有何益?应该先派人平定了局势,把中山郡王和来州刺史,再加上渭州、秦州那几个心怀叵测的郡王和州官统统押解进京来审,再追究保举人的责任不迟。”这爽脆的言语是永淳。

    “那,谁去来州合适?”陛下在问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,太子殿下去最合适。太子殿下是储君,名正言顺。国有传承,尊卑有序,中山郡王他们在太子面前天然就短三分气。再者,陛下是仁君,不愿重责宗室。太子殿下心性宽和,最能体察陛下之意。”是内阁首辅张大人的声音。张大人是永泰的启蒙恩师,他为永泰做的安排一贯只有好意没有坏心。
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以为还是让皇兄去饶州赈灾更为合适。”是永明的声音,“民为国本,边患也好,州变也罢,都是肌肤小疾,唯有民生才是大事。若真让皇兄去了来州,倒显得朝廷紧张害怕他中山郡王似的。儿臣妄自揣测,中山郡王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,无非是仗着来州离饶州不远,提前得了闹灾的消息,知道朝廷一时顾不上管他,才敢出来上蹿下跳。父皇只派三弟带些人马去弹压一番足矣。等水患、边患一平,中山郡王肯定也不再闹腾了。况且赈灾钱粮总免不了有贪官污吏要动歪脑筋,若有皇兄坐镇,那些贪心的不敢随便伸手,那些懈怠的不敢推诿拖沓,定能事半功倍。如此,既帮父皇解忧,又得百姓称颂。至于泾州匈人,儿臣自请前往,只要带一万人就能把匈人都撵回老家去。说句无根之言,儿臣以为,匈人扰边一向浅尝辄止,此次大动干戈,八成是受了中山郡王的唆使,在朝廷忙乱之际,趁火打劫。若说饶州洪水是天灾,泾州匈人和来州事变定然都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