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3章 孔明乃出计 (第3/5页)
他口中所说的申生、重耳,都是春秋时期,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儿子,其中的申生是嫡长子,早早就被立为了太子。 后来晋献公的正夫人病亡,他就开始宠爱起一个叫做骊姬的嫔妃。 骊姬也给晋献公生了两个儿子,她想要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储位,于是就一直处心积虑地想要除掉晋献公的其他几个儿子。 重耳察觉到了骊姬的图谋,果断带着随从逃出了晋国,终于在十九年后重新回到晋国,做了国君。 而申生却一直坚持留在国内,最后终是在骊姬的阴谋下自杀而死。 诸葛亮以申生和重耳的典故来比喻刘琦目前的处境,确实非常恰当,也让刘琦在刹那间茅塞顿开,终于找到了一条自保之路。 他当即感激不尽,对着诸葛亮连连称谢,又急忙喊藏在楼下的从人将木梯架好,亲自将他送下了木楼...... 回到馆驿的诸葛亮想到在刘琦府上的遭遇,不免有些啼笑皆非,便将事情告诉了刘备。 后者的“腹痛”此时早已不翼而飞,听诸葛亮说起终于为刘琦出了一条主意之后,笑眯眯地看起来很是有些得意。 到了第二天,刘琦果然向父亲进言,请求领兵去镇守江夏城。 刘表对此事有些犹豫不决,于是又找来刘备商议。 刘备当然是帮着刘琦说话的:“江夏乃是重地,确实需要一个心腹重臣才能镇守,大公子主动请缨,自然再合适不过。如此一来,江东方向若有异动,兄长父子就能抵挡,若是西北方向曹cao有什么举动,备愿为兄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