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178节 (第5/9页)
周癞子媳妇这才道:“行了,你们父子几个照大山说的扎几个靶子去吧,那箭好好练练,练好了也是本事,真到要靠过去让别人帮的时候,咱也不是什么用都顶不上的。” 说话声细弱,却把几个儿子听得是满腔的热血,周二郎和周三郎应一声就奔去抱干草扎靶子去了。 周癞子媳妇笑笑,这才看男人和儿子带回来的袋子和背篓:“这回都弄了些什么?” 周癞子声音不高,却很欢喜:“三十多斤rou,还有半袋多板栗,还有个东西叫零余子,阿烈媳妇认出来的,说是一种药,蒸着吃好吃,而且再过一个多月,长零余子的那种藤根部还能挖出来好些东西,是能当口粮的,咱能攒上吃的了。” “对了,阿烈媳妇说这零余子和以后收的那个叫薯蓣的,补身子,让你每天吃点,对身体好的。” “能补身子?” “对,说是温补的,我也不懂,反正吃了好,以后我多找点,这东西我们不吃,都给你吃,你多补补。” 夫妻俩脸上全是笑意,周葛在一旁瞧着,脸上也带了笑,回屋去把家里新做的大圆笸箩搬出来在晒架上放好,跟她爹和大哥一起把带回来的东西继续摊开来晒。 作者有话说: 山药古名薯蓣,后先后为避国讳改名两次,成了山药这个名字。最早的记载出于先秦地理志《山海经》公元前770年~前256年,最早的食用记载见于春秋时期卫恒公,为怀庆府(今河南焦作)向周王室进贡之物。不过当时可能是野生的,更多记载于药书里面,可能没有人工培植,最早的人工栽培记录见于西晋《南方草木状》(公元304年),北魏《齐民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