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233.旧日光阴(45)三合一 (第5/16页)
。 这很是不少了。 之前自家的红薯没磨面的留下来一下,再加上这个,觉得留着的这些足够冬天吃烤红薯之类的吃食了。 等分完了红薯,每人还分了一架子车的红薯藤。这东西拉回来怎么处理?林雨桐是给挂在后面的墙上的,而大多数人家,都小心的收到菜窖里去了。 一一五厂,眼看这一年是能平稳的过去了。但大多数人,对来年,还是不报希望。 “今年的秋粮,几乎是没有的。好容易扛过了春荒,结果秋里又是啥收获都没有。到现在,就零星的掉了几滴雨,连地皮都没湿透。这开春了……怎么办?” 是啊!过日子有成算的人,都在算计着口粮,怎么着也得留够明年春上吃的吧。 于是,像是林雨桐之前那样,把红薯加工成红薯面的人就越发的多起来了。厂里到处晾晒的都是红薯片。 一入了冬,大家的伙食就更一言难尽了。 想吃个面条,都是高粱面一层,红薯面一层,煮出来感觉不利索,黏黏的那种面。 于是大家发明了新吃法,做红薯面饸饹。 其实荞麦面或是小麦面做的饸饹都好吃,但是红薯面的却不怎么多见了。 怎么做呢?把红薯面蒸成馒头,这馒头热着的时候,那真是又粘又甜,特别不好下咽。但要是趁着这股子热乎劲,把红薯面饸饹压成饸饹呢?那至少叫人觉得应该很好吃。 很多人家共用一个压饸饹的机子,就是那种木头桩子做的,一头有个凹槽,架在锅上头。一气往凹槽里放在五六个馒头,然后另一个人坐在木头柄上一压,‘咯吱吱’,红薯馒头被挤压成泥,就从下面的小孔里挤出去,落到开水锅里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