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024.悠悠岁月(41)三合一 (第8/15页)
的是,清宁的上学问题。没错,清宁该上学了,后半年开学就是小学一年级了。这在城里上了一个学前班,然后上学又得回老家,这事闹的。 清宁却很高兴,对老家她熟啊。 大部分人她都认识,一听会回去念书,一蹦三尺高,开始张罗着用她的零花钱给清平和她买上学要用的东西,什么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本子,能想到的都列上去了。 那点担心,在孩子的笑脸里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。 至于说在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是比农村要好这一点,在四爷和林雨桐看来,都不是事。 别觉得回去就事多,回来就事少。 其实全不是那么一码事。这一代出来的人,跟老家的关系那属于割不断的。 像是街坊邻里的婚丧嫁娶孩子满月,亲戚朋友家的事,四爷和林雨桐能因为在外面就不管吗? 那是会招骂的。 不光得管,有时候十分重要的事,还得亲自回去一趟。比如吧,何小婉二月生了个闺女,这做叔叔婶婶的,得回去一趟吧。比如二姑二菊的儿子结婚,这不比旁人,两人得肯定得亲自去的。再比如孟家舅舅家的事,六个舅舅呢,这给儿子娶媳妇给孙子做满月,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。这事把太稠密,全都回去也不行现实,但全都不回去也不现实。挑拣着回去,都觉得多的安排不过来。这还不说街坊邻居的事,结婚这样的事,礼金叫老二家捎带到了就行了,但类似于一些丧事,四爷和桐桐就得有个人主动露面了。像是得了重病的,还得抽空回来去瞧瞧。 所以啊,人说活人难,难活人。小老百姓,人到中年,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,就到了难的地方了,不管是啥事都得前思后想一番。 随心所欲的办事,不是这代人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