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一章 惶惶作何念,匆匆去复返终 (第1/5页)
赵旻带这两个孩子进入书房后,略一思忖,便取出数卷《国语》。 以这俩孩子的年龄,相比于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尚书》,《国语》以对话为主,叙事简单、幽默,更适合他们去自行揣摩、体悟民为本、忠君崇礼等儒家思想。 这些思想比较贴近汉末这个时代。 汉末三国,刚好处于上古、中古时期的过渡期。 赵旻认为,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。 然而打脸总是让人猝不及防。 “先生,植与二兄皆已读过《国语》,其中出彩处,植尚可背诵。" 赵旻悚然一惊。 这时代的小毛孩儿如此了得? 老子上小学时,读冯梦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都觉得晦涩难懂。 然而那可是稗史通俗小说!焉能与官修史散文《国语》相提并论? 赵旻看向曹彰。 曹彰作揖道:“先生,彰已读过《左传》,请先生勿要藏私!” 赵旻只觉自己的脸火辣辣得疼。 爷爷的!老子居然被小毛孩儿鄙视了! 赵旻试探道:“阿彰,阿植,你二人可曾读过《大戴礼记》?" 《礼》被秦始皇一把火烧了,所以汉末流传的《礼记》,实则是《大戴礼记》以及《小戴礼记》。 当世大儒郑玄为《小戴礼记》作注,又多次讲解,所以《小戴礼记》目前渐渐流传开来。 这时代的教育委实太难普及,正因此,才造成了士族对知识的垄断。 得益于赵旻,袁绍顾不上折腾郑玄,所以老头儿仍在老家著书讲学。 赵旻家藏书中刚好有《大戴礼记》。 由此可见,常山赵氏祖上曾出过文化人儿。 虽然赵云文化水平不低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