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七十一章 谋联合,生波折 (第5/6页)
后,孙策便需要采取反制措施,避免授兵将领军阀化,以及地方藩镇化。 授兵制的反制措施有三,一虚授,二严控报备,三直接夺兵。 历史证明,孙策虽创出此制度,却被孙权将其与奉邑制、复客制有机结合为一体,发展为一套规则复杂的利益分配制度。 原因很简单,将领是有兵了,要怎么养?奉邑制和复客制,便是用来解决养兵问题的。 “奉邑”即授兵将领的食邑。相关记载在《吴书》中俯拾皆是,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徐盛等人均有涉及。 塔@读小说——^免费无广告无。弹窗,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。* (孙)权拜(周)瑜偏将军,领南郡太守。以下隽、汉昌、刘阳、州陵为奉邑。--《吴书周瑜传》 (孙权)以寻阳、阳新为(吕)蒙奉邑。--《吴书吕蒙传》 甚至还有周泰这种“所在皆食其征赋”的特例。即没有固定奉邑,在何地任官,便收取何地的赋税。 (周泰)复补宜春长,所在皆食其征赋。--《吴书周泰传》 好了,奉邑的收入拿来养兵了,可是将领怎么办? 别急,“复客制”解决将领问题。 “复客制”即与授兵制、奉邑制相配套的私产制度。复客是“免除赋税徭役的奴仆”,用来保障授兵将领的生活所需。 那么问题又出现了。 授兵制是虚授(只授定额,不授兵甲),将领不得不自行招募兵勇。募集兵员的资金,也顺理成章需要自行筹备。 换言之,“奉邑”实际是孙氏提供给授兵将领的资金池,将领有多少钱,便招募多少兵——前提是不能超过授兵人数的上限,比如授兵五百,自募一千,那一定是不被允许的。 密码五六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