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九十八章 凉州暗流涌,北境风云动上 (第6/10页)
唐长孺先生《魏晋杂胡考》、陈勇先生《刘豹世袭的造伪和刘猛起兵》。 由于于夫罗的记载过于散碎,又曾多次效力于不同军阀,因此其政治立场便显得尤其模糊。 梳理史料,可知于夫罗的立场其实颇为单纯,他可以被视作东汉朝廷的附庸。或者说,汉帝在何人手中,于夫罗便听命于何人。 开篇先简要谈一谈南匈奴的制度变迁,这有助于理解于夫罗继位的历史背景以及后续的行为逻辑。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,势力急剧衰弱。 东汉永元元年,窦宪率部北伐,大获全胜,至燕然山“刻石勒功,纪汉威德”。 (窦)宪、(耿)秉遂登燕然山,去塞三千余里,刻石勒功,纪汉威德,令班固作铭。--《后汉书窦宪传》 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 北匈奴自此远遁不归,南匈奴则入驻汉地,成为东汉朝廷的附庸。 汉廷将南匈奴安置在并州诸郡,设置“护匈奴中郎将”与“度辽将军”以监视之。 这种官职与护羌校尉、护乌丸校尉类似,均是负责监视边境政权的职务。 护匈奴中郎将(一作“使匈奴中郎将”)的地位很高,可以进驻单于王庭,“参辞讼,察动静”; 而南单于则“遣使奉奏,送侍子入朝”。 令(护匈奴)中郎将置安集掾史将弛刑五十人,持兵弩,随单于所处,参辞讼,察动静。单于岁尽辄遣使奉奏,送侍子入朝,中郎将从事一人将领诣阙。--《后汉书南匈奴传》 换言之,东汉时期的南单于,实际是以“虚位”的形式存在,受到汉官的制约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