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二章 谯县访故友,征讨或难休中 (第8/11页)
更值得探讨的则是“广阳太守”的隐喻。 广阳郡属幽州(今廊坊、通州一带),是两汉北部边境。 曹仁彼时(196)在豫州颍川许县(今河南许昌),相去千里。 仁若赴任,必一去不返。 且广阳处在公孙瓒与袁绍的争夺下,屡易其主。 从各方材料中可推知,彼时的广阳郡、刚刚脱离公孙阵营,正与袁绍合纵。 虞从事渔阳鲜于辅、齐周、骑都尉鲜于银等,率州兵欲报瓒。--《魏书八公孙瓒传》 兴平至建安初年(194-196),因公孙瓒矫诏杀(幽)州牧刘虞(193),刘虞旧部遂集体叛乱。 田畴、齐周、鲜于辅等地方豪强,煽动州郡,代郡、广阳郡、上谷郡、右北平郡遂驱逐公孙瓒所署官吏,与叛军合流。 代郡、广阳、上谷、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,复与(鲜于)辅、(刘)和兵合。--《后汉书公孙瓒传》 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 刘虞之子刘和,亦在叛军之中。按《后汉书刘虞传》记载,虞死,和为报父仇,遂与(公孙瓒死敌)袁绍合纵。 (刘)和后从袁绍报瓒云。--《后汉书刘虞传》 因此,彼时权力真空的幽州诸郡(包括广阳在内),政治立场无疑倾向袁绍。 换言之,建安初年(196)天子拜曹仁为广阳太守,应出自袁绍授意。 即“征调联军悍将、协助平定河北”。 这也能解释,为何“疏于治民、长于征伐”的骑督曹仁,被一眼相中。 因为“太守”本就是幌子,广阳则是处在暴乱倾覆中的险地。 此时(196)袁绍恰恰需要曹仁这种轻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